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学术会议
投稿系统

休克专业委员会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大事记

 

一、休克专业委员会简介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8年,对国内休克的学术交流起了积极的组织和推动作用,我国学者在休克的发病机理和实验治疗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体液因子在休克发病中的意义、休克的细胞损害与保护、休克时血液细胞流变学变化、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休克中的作用、休克时细胞信号转导、休克时脏器功能损害、中草药对休克的防治作用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建立了以第一军医大学全军休克微循环重点实验室和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休克研究室为代表的一批研究基地;造就出了以王宪、姜勇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研究骨干。专业委员会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曾多次邀请国际著名休克专家参加我国的休克会议,并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印尼、泰国、台湾、香港等地作学术交流。1993年经国家科委批准,赵克森教授以中国休克学会代表的名义赴美国签署文件,创建国际休克学会联盟(IFSS),第一任国际休克学会联盟主席Baue教授向中国休克学会颁发了创建单位(founding member of IFSS)证书。由休克专业委员会第一任主任委员罗正曜教授主编的“休克学”一书为170万字巨著,2001年已出版发行,反映了当前休克研究的进展和我国学者研究的成就。由专业委员会委员陈惠荪、刘良明、赵克森主编的“现代创伤休克基础与临床”一书也于1999年出版,反映了我国在创伤休克研究方面的成就。2008年6月,赵克森教授参加第六届国际休克大会,并发表“休克科隆宣言”。在媒体发布会上,赵克森教授作了“中国休克的近况”报告,代表中国签署了宣言,支持宣言中提出的加强休克研究和制定休克抢救指南等五项行动。2009年6月,应国际出版社(Research Signpost)邀请,赵克森主编出版“Molecular Mechanism of Severe Shock”(重症休克的分子机制)。从2009年1月至今,中国休克学会成为美国Shock杂志的主办单位之一(Official Journal of Chinese Shock Society)。赵克森、薛全福为第一届编委,现任编委姜勇、姚咏明,顾问编委赵克森。2013年3月,本着“加快基础与临床研究整合,促进研究成果转化”的会议主旨,“国际休克脓毒症大会”暨第九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在广州番禺星河湾酒店召开。大会邀请了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美国休克学会主席、欧洲休克学会主席、国际休克联盟主席、《SHOCK》杂志主编、《Inten Care Med》副主编等著名学者做特邀报告。参会人员超过1千人,规模空前。2015年1月,为反应中国建国五十年来烧伤救治经验的专著“Chinese Burn Surgery”(中华烧伤外科)在美国Springer出版社出版,赵克森、黄巧冰教授主笔了第二章“The alterations of microcirculations in burns”(烧伤时微循环的变化)。同年7月,应美国Nova科学出版社邀请(Nova Science Publisher),赵克森在Advance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医学和生物学进展)一书中,撰写了第八章“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n severe hemorrhagic shock”(重症失血性休克时的线粒体功能不全)。通过学组的规范化建设,集中全国休克专业专家的力量,注重临床转化,紧密结合国际发展趋势,更好地开展学术工作。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届全国休克专业学术会议,实时展现休克专业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搭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的高水平平台,进一步促进我国医疗、科研活动的规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提高我国休克诊治水平和国际地位。

 

 

二、历届专业委员会组成及主要学术活动

1.历届专业委员会

第一届:

主任委员:罗正曜

副主任委员:唐朝枢、赵克森

委员:罗正曜、唐朝枢、赵克森、苏静怡、陈华粹、金惠铭、郭炯、吴其夏、

尤家騄

 

第二届:

主任委员:赵克森

副主任委员:尤家騄、肖殿模

委员:唐朝枢、金丽娟、王燕如、王宪、郭炯、吴其夏、金惠铭、陈慧孙

 

第八届

主任委员:姜勇

副主任委员:姚咏明、刘良明、肖献忠、黄巧冰

荣誉主任委员:赵克森

委员:韩晶岩、李涛、刘杰、卢中秋、马中富、赵智辉、张庆富、赵明、牛春雨、韩东、黄新莉、陈思锋、蒋建新、刘瑛、杨策、刘秀华、凌亦凌、唐朝枢、尤家騄、欧阳静萍、张静、廖禹林、金春华、周虹

 

第九届

主任委员:刘良明

副主任委员:姜勇、姚咏明、张华莉

委员:刘良明、姜勇、姚咏明、张华莉、陈鹏、范杰、高艳霞、黄新莉、金胜威、李金秀、李涛、刘杰、刘艳存、刘占国、卢中秋、栾樱译、牛春雨、孙全梅、唐靖、王昊、王懿春、韦波、吴健锋、吴晓静、向萌、杨荣利、殷志敏、余追、曾振华、张庆富、周慧婷、周俊

秘书:陈鹏(兼)

 

2.主要学术活动

 1988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在湖南张家界成立,罗正曜教授任主任委员。

 1991年,在广州召开第二届休克专业委员会会议并进行了学术交流,赵克森教授任主任委员。

 1993年06月14日 经国家科委和科协批准,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对外为中国休克学会(China Shock Society),赵克森教授以中国休克学会主席的名义赴美国签署文件,创建国际休克学会联盟(IFSS),第一任国际休克学会联盟主席Baue教授向中国休克学会颁发了创建单位(founding member of IFSS)证书。

 1998年07月25~28日,在厦门鼓浪屿召开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五届全国休克学术会议暨全国第三届危重病医学学术会议。

 2001年10月07~10日,在重庆召开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会议。

 2005年09月05~07日,在成都召开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第七届暨中华创伤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大会。

 2006年06月28~30日,赵克森教授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国际病理生理学大会,并做特邀报告“Study on the pathogenesis of irreversible shock”。

 2008年06月28日~07月02日,赵克森教授参加第六届国际休克大会,并发表“休克科隆宣言”。在媒体发布会上,赵克森教授作了“中国休克的近况”报告,代表中国签署了宣言,支持宣言中提出的加强休克研究和制定休克抢救指南等五项行动。

 2009年06月01日, 应国际出版社(Research Signpost)邀请,赵克森主编出版“Molecular Mechanism of Severe Shock”(重症休克的分子机制)。

 2009年1月~至今, 中国休克学会成为美国Shock杂志的主办单位之一(Official Journal of Chinese Shock Society)。赵克森、薛全福为第一届编委,现任编委姜勇、姚咏明,顾问编委赵克森。

 2009年11月06~09日,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召开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第八届暨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大会,姜勇任主任委员。赵克森教授任荣誉主任委员。

 2010年09月22~25日,参加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六届国际病理生理学大会,姜勇受邀做专题报告。

 2012年06月09~13日,姜勇教授参加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的第七届国际休克联盟大会,并做题为“DAMPs: a new way to underst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的特邀报告。

 2013年03月01~03日,2013广州“国际休克脓毒症大会”暨第九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在广州番禺星河湾酒店召开。本次会议的主旨是“加快基础与临床研究整合,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大会邀请了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美国休克学会主席、欧洲休克学会主席、国际休克联盟主席、《SHOCK》杂志主编、《Inten Care Med》副主编等著名学者做特邀报告。参会人员超过1千人,规模空前。

 2015年01月26日,为反应中国建国五十年来烧伤救治经验的专著“Chinese Burn Surgery”(中华烧伤外科)在美国Springer出版社出版,赵克森、黄巧冰教授主笔了第二章“The alterations of microcirculations in burns”(烧伤时微循环的变化)。

 2015年04月24~26日, 2015广州“国际休克脓毒症大会”暨第十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 2015年 07月30日,应美国Nova科学出版社邀请(Nova Science Publisher),赵克森在Advance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医学和生物学进展)一书中,撰写了第八章“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n severe hemorrhagic shock”(重症失血性休克时的线粒体功能不全)。

 

 

 

1988年全国第一届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会议(湖南张家界)

 

 

 

2009年11月休克专业委员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会议(广州)

 

 

三、休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简介

 

 

第一届主任委员:罗正曜(中)

   (1925.1—)女,中国共产党党员。1952年湘雅医学院毕业。历任湖南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美国休克学会会员,国际心脏研究学会会员,国际休克联盟中国代表。从事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和科研,专于休克领域的研究。著有《条件反射与药理》,主编有《休克》、《病理生理学进展》三)等。

 

 

 

 

第二届主任委员:赵克森

  (1937-)男,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休克微循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休克学会联盟创建人之一,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总后勤部科学技术一代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曾任南方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一军医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主任,4-5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98-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20-22届中华医学会理事,全军第6届医学科委会常务委员兼全军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兼休克专业委员会主席委员。曾任国际休克学会联盟(IFSS)理事,亚洲微循环联盟(AUM)理事,美国Shock杂志和巴西Clinic杂志编委。从事休克、烧伤、微循环研究50余年,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14本(主编8本,其中在国际出版社主编英文专著3本),曾6次主持国际学术会议,应邀到美国四所大学讲学。

 

 

 

 

 

 

第八届主任委员:姜勇

  男,1964年10月出生,河南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南方医科大学重大疾病的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休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国内著名的病理生理学专家,长期从事炎症、感染、休克相关的细胞信号调控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对于炎症、休克过程中信号转导机制及其相关信号分子的鉴定、克隆和功能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Nature、JBC、EMBO J、J Immunol、Mol Biol Cell、AJRCCM、Cell Death Differ、J Control Release、FASEB J、FEBS J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80余篇,研究论文被多种世界权威杂志他人引证达5000余次。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973”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863” 计划课题等20多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项。曾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香港求是基金会与中国科协联合颁发的“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等。是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