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学术会议
投稿系统

学会新闻

 

关注

 

关注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高钰琪研究员告诉初上高原的战友们如何防治高原病

发布时间:2022年3月21日 来源: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高钰琪研究员

告诉初上高原的战友们如何防治高原病

 

 

      每年都有不少战友从平原前往高原执行驻训任务。高原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官兵初上高原时可能因缺氧、寒冷等因素导致作业能力降低,甚至出现高原病。正确认识高原和高原病,积极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高原病发生。

 

      官兵从平原到达高原后,由于大气压降低、空气稀薄、大气中的氧分压降低,通过呼吸摄入的氧气减少,会引起人体组织和细胞缺氧。人体为了摄入和运输更多的氧气,呼吸、心跳会加快,血液中的红细胞会增多。这些都是人体为了适应高原环境的正常生理反应。海拔越高,缺氧越严重,这些反应也越明显。人类对高原环境有很强的习服适应能力。通过习服,大多数人可在高原正常工作和生活,但是当身体的代偿性调节不能适应缺氧环境时,就会出现各种临床症状,统称为高原病。

 

      高原病根据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两大类。急性高原病是指人员急速进入高原后,在几小时到几天内发生的高原病。进入海拔越高,发病率越高;进入高原的速度越快,发病率越高。寒冷、感冒、精神紧张、剧烈运动等是急性高原病的重要诱发因素。

 

      急性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3种类型。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多在进入高原6小时后开始发病,2~3天为发病高峰,5~7天后症状缓解。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的发病率很低,但病情重、危害大。高原肺水肿是一种严重的急性高原病,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发绀(口唇和指甲发乌)。高原脑水肿是最为严重的急性高原病,是由于缺氧引起的脑组织肿胀和脑细胞功能障碍。患者一般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神经行为异常等症状,严重时会昏迷。官兵上高原后,要积极预防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及时治疗。

 

      战友初上高原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但不是有高原反应就是得了急性高原病,而要根据高原反应的症状和严重程度来判断。一般可根据头痛和呕吐的程度,以及是否有胃肠不适、失眠、乏力等症状,判定急性高原反应的严重程度。当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即使在休息也感觉喘不过来气)、咳嗽和严重发绀的症状时,可用指夹式血氧仪测定血氧饱和度,然后缓慢深呼吸10次、吸氧5分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血氧饱和度还不能升高到90%以上,说明可能发生了高原肺水肿,应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情绪性格改变(有欣快感、烦躁或表情淡漠、神态恍惚)、步态不稳等情况,应警惕发生高原脑水肿。此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判断:能否脚跟碰脚尖沿直线走5米?能否倒序说出自己手机号码的后4位数字?能否用食指反复、快速、准确地依次指向自己的鼻子、耳朵和眼睛?如果这些动作做不到或做起来比较困难,说明可能发生了高原脑水肿,要立即就医。

 

      急性高原病可根据严重程度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轻度急性高原反应一般不需要治疗,休息3~5天可自愈;中度急性高原反应要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合理吸氧,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对症治疗;重度急性高原反应要尽快就医治疗。高原肺水肿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尽早吸氧、尽早用药、安全下送。高原脑水肿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休息时将头偏向一侧,避免吸入呕吐物发生窒息,同时尽早吸氧(有条件时给予高压氧治疗)、尽早用药、安全下送。脱离高原低氧环境是治疗高原病最有效的措施。由于有时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下送,因此建议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患者先就地就近治疗,待病情稳定且有条件时,再到平原或低海拔地区治疗。下送途中注意维持吸氧和不间断治疗。

 

      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有利于促进人体对高原环境的习服,能有效防止高原病发生。

 

      严格体检。官兵进入高原前应进行全面体检。患有严重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或其他严重慢性疾病未愈者,不宜进入高原;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体温超过38.5摄氏度者,病情未愈前暂不宜去高原;曾经患过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的人群,不宜进入较原发病高度更高的地区。

 

      正确认识高原和高原病。正确认识高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预防高原病的重要前提。战友们进入高原前,可通过多种方式了解高原和高原病,知道哪些反应是正常的,出现哪些症状应该就医,做到心中有数。消除不必要的忧虑、恐惧、焦虑、悲观及无所谓等心理。

 

      开展适应性训练。官兵进入高原前应适当开展大运动量、耐力型的锻炼,如长跑,负重行军等,以增强心肺功能。也可以利用模拟高原低压舱、常压低氧房、低氧呼吸器及远端肢体缺血训练等,开展低氧预习服训练,提高身体的耐缺氧能力。进入高原时,可采取阶梯习服的方式,到达高海拔地区前,先选择适当的中间高度进行习服。当机体对低氧环境有一定的习服后,再到达预定高度。

 

      避免诱发因素。官兵进入高原早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合理安排训练;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冒;合理膳食,保证充足营养,多吃碳水化合物,多吃新鲜蔬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保证充足的饮水量,每天饮水3.5~4升;严禁酗酒、减少吸烟;保证充足的睡眠。

 

      合理用氧。吸氧可显著改善人体在高原的缺氧状况,是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病的有效措施,同时有利于改善睡眠,提高军事训练质量,促进疲劳恢复。官兵可根据海拔高度、身体反应程度和保障条件,尽可能采用2升/分钟的流量吸氧,每天吸氧1~2小时。

 

      药物预防。官兵进入高原前可提前服用红景天制剂,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等药物,以有效预防急性高原病。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2022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