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学术会议
投稿系统

学会新闻

 

关注

 

关注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2008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9年2月27日

2008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同凡响的一年,也将是彪炳史册的一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领导下,在挂靠单位北京大学的关怀和支持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会工作,积极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在学术交流、学会期刊建设与学会组织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的会员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在南方地区的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的救灾现场,都活跃着我们学会的会员,特别是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的会员更是战斗在第一线;在百万奥运会和残奥会志愿者的大军中,有我们会员的真诚笑脸和热情服务。在我们的国家不断强大和发展过程中,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也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现将学会2008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2008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共举办10次学术交流活动,出席会议的代表1944人,交流论文642篇,评选出青年优秀论文和优秀壁报获得者28人。

1.2008102024日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第十届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会议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来自英国、美国、日本、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的约1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摘要249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国际病理生理学会主席、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韩启德院士出席了大会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的建设以及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分会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大会特别邀请了国际心脏研究会秘书长Metin Avkiran教授(英国)、国际心脏研究会下届主席Masatsugu Hori(日本)教授、美国加州大学的John YJ. Shyy教授、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分会新任主席惠汝泰教授和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的余细勇教授作了特邀报告,会议期间还进行了33个大会报告和34个专题报告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内容涵盖了近年来心血管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等多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心血管转化医学的研究进展。经过评审专家组的严格定量评分,有9位年轻学者分别获得一、二、三等青年优秀论文奖,有9份壁报荣获优秀论文壁报奖。该会议是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获得了“2008年度中国科协学术交流择优资助项目”的资助。

2.2008年101619日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一届肿瘤暨第十二届免疫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在厦门大学联合召开,来自13个省市、2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7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肿瘤与免疫学前沿热点问题汇报了各自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本次会议收到论文摘要98篇,有4位年轻学者分别获得一、二和三等青年优秀论文奖。

3.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于112日在北京和424日在衡阳分别举行题为“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的高峰论坛,探讨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交流动脉粥样硬化最新研究进展,寻找更有效合理的治疗策略。

4.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受体和信号转导专业委员会和第六届消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于1120~23日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摘要65篇,会议选出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

5.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大会暨中华呼吸学会呼吸生理和重症监护学组年会于2008年1120日~23日在广东省广州市联合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00余名专家学者和ICU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大会。来自国外、港台和国内知名讲者80余人就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机械通气、液体复苏与组织灌注、灾难及创伤医学、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感染控制、神经系统重症监护、ICU建设与组织管理、ICU中影像学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大会还组织汇报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ICU流行病学资料,并在我国首次就ICU质量改进和伦理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组织与会议内容受到与会者的一致称赞。

6.中国病理生理学会2008海峡两岸血液肿瘤论坛于20081121日~2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美国及中国内地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収到论文摘要110篇。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淋巴瘤、白血病及骨髓移植的诊断治疗进展”。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教授致开幕词,并做了题为“白血病多步骤发病原理及靶向治疗”的专题报告。血液肿瘤及相关领域的与会专家就血液肿瘤的病理诊断、肿瘤药理、影像学诊断及治疗等最新进展及可能开展的合作进行了为期2天的研讨,并就血液科医师感兴趣的胃肠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3个专题进行了讨论。此次的学术研讨会,加强了海峡两岸血液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我国血液病治疗事业的发展,提升了血液肿瘤科医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学术盛会和交流平台,使海峡两岸科学家在学术思想、科学成果方面沟通了信息,启迪了思想,为今后海峡两岸科学家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各专业委员会外,各省的病理生理学会也纷纷开展学术活动。山东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暨第六届学术会议于117日至9日在济南市召开。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病理生理学的同仁在年末联合进行了教学方面的交流,请协和医科大学的郭恒怡教授进行《呼吸功能不全》的讨论式教学的示范性讲课。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122021日在广东南海召开,共有23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代表中既有医学院校的老会员,又新增很多临床会员。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于713日在湖北孝感市召开,共有26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除大会交流外,神经疾病、危重医学、反射疗法和病理生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分别召开了分场讨论会,其中,病理生理教学专业委员会请王迪浔教授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进行了示范教学,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于20081227-28日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举行。有250多位从事病理生理学教学、科研以及临床医疗工作的专家代表参加会议。韩启德院士、姚开泰院士、周宏灏院士特为大会题词祝贺并寄予殷切期望,黄启福教授代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到会祝贺。大会选举肖献忠教授担任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第一届理事长。第一届学术会议邀请9位知名专家做了大会专题报告,报告内容涵盖了近年来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展示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中西结合等方面的发展前景。同时各专业组展开了分组活动,就各专业委员会组建事宜进行了认真讨论,决定筹建肿瘤病理生理与防治,心血管病理生理与防治,休克、创伤、危重病病理生理与防治,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教学等5个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以各专业委员会名义开展活动。各地病理生理学会的活动对于促进学术交流、加强基础医学和临床各学科的联系,促进中国病理生理学事业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学会的国际影响力

在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第十届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会议期间,韩启德院士和ISHR中国分会的主要领导成员与ISHR秘书长Metin Avkiran教授和ISHR下届主席Masatsugu Hori教授就学会发展的有关事宜进行了友好磋商。韩启德院士向ISHR的领导简要介绍了中国分会过去几年的发展,表示中国分会将一如既往支持总会的工作,为中国和世界的心血管研究做出贡献,并向他们介绍了以惠汝泰教授为ISHR中国分会主席的新一届的领导班子成员。

为促进病理生理学的发展,做为国际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所在国,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决定在2009年召开一次国际病理生理学教学研讨会,此举得到了国际病理生理学会理事们的一致赞同。在200810月召开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八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上,副理事长卢建教授汇报了“国际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研讨会”的筹备情况,动员多方面的力量办好会议,以促进国际范围内病理生理教学改革方面的交流,提高我国病理生理的教学水平,扩大我学会在国际上的影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的赵克森、姜勇、黄巧冰、刘靖华、赵智辉等教授参加了于2008628日~72日在德国科隆市召开的第6届国际休克大会。赵克森教授作为中国休克学会的负责人,与其它IFSS创建国的休克学会主席一起为大会开幕式剪彩,在大会作了“重症休克顽固性低血压发生机理”的特邀报告。会议最后一天发表了“休克科隆宣言”,赵克森教授代表中国签署了上述宣言,并代表中国发表了讲话。“宣言”已刊载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和《中华创伤杂志》。

Rosenshtraukh LV.院士邀请,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徐长庆教授等于1110日~20日对俄罗斯进行了学术访问。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永渝教授于810月份与慕尼黑大学副校长Putz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并特别邀请慕尼黑大学病理生理学学者参加2009年由中国主办的国际病理生理教学研讨会议。王建枝教授课题组10人获美国Alzheimer Association Travel Award725日~81日参加第十一届AD与相关疾病国际会议。


三、学会期刊的编辑与出版

学会下属的4种科技期刊(其中3种学术期刊和1种科普期刊)在2008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全年发行总数48000册,发表论文551篇,退稿率为50%,期刊论文发表周期从2007年平均16个月缩短至2008年平均12个月。期刊聘请了一些特邀审稿专家,如干细胞、免疫学、血液病、消化病理生理、神经科学等方面的专家,提高论文的评审质量。200712月本刊通过中国科协主管期刊年度核验(审读),评为内容和出版质量较好的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总被引频次2704,影响因子0.642,他引率0.83,基金资助论文比例为0.75,指标较上一年有所提高。期刊发表的论文《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修饰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和《PKCζRafAngⅡ引起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ERK1/2活化中的作用》分别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2等奖和3等奖。200861日-4日在暨南大学召开《中国病理生理杂志》高峰论坛,与会专家对杂志的现状和将来如何进一步提高杂志的水平进行了积极的讨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根据2007年度中国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统计结果,《中国病理生理杂志》荣获2007年度“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并经过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中国病理生理杂志》被评选为2008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再次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8年纸质总印数约20000册,发表317篇文章,印张数、正文页及字数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基金资助课题文章约占出版总文章的54%,文章的来源包括香港特区的全国29个省市和地区,以及军队和武警的有关科研机构的医疗单位,还刊载有美国、德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国学者与中国学者共同撰写的多篇文章。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析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公布的2007年“引证资料”,《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核心版影响因子为0.568(去年0.508),扩展版影响因子为0.698(去年0.516),均较上年有所提高,其影响因子在基础医学和医学综合类92种期刊中名列第15位。9月《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不少文章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引用,大约有70篇文章被引用10次以上,其中还出现了被引用15次至40次以上的文章,文章在网络上被下载的次数最高达到了902次。2008年《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已发行至全国各省和港、澳、台地区,在国外已发行至美、德、法、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有关国家。据“中国知网”统计《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电子版发行量约为3000份以上。期刊发表的论文《WT1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在不同细胞株中的转录活性研究》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2等奖。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全年共发行15000册。为促进本专业更好的发展,使专业人员有更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今年完成了网站建设,将大大方便作者投稿,加快审稿速度。

学会的科普性期刊《糖尿病新世界》的总印数达到23万册。2008年上半年,杂志社调整了经营策略,理顺了工作秩序,采取了一系列增收节支措施,目前杂志运营已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糖尿病新世界》在原中国糖尿病网站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新的业务需要进行了改版,扩大了杂志的宣传,为读者及广告主提供了附加服务。《糖尿病新世界》针对糖尿病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如眼部、足部并发症及糖尿病用药等进行了专题组稿,受到了读者的欢迎。2008921日由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社主办了首届非药物疗法高峰论坛的活动,得到发改委和全国各地健康领域的企业的支持。

为了使国际同行更多地了解中国病理生理学学科及其相关研究成果,促进国际合作,学会为国际病理生理学杂志(Pathophysiology)组织了一期专辑,主题为The Advances of Pathophysiology in ChinaWelcoming Global Collaboration。徐长庆、卢建、王树人、杨惠玲、陈国强、李树清、王华东、于艳秋、董伟华、刘蓉、王建枝等为专辑投稿共11篇,目前该专辑正在编印中。


四、学会组织建设

1.在中国科协支持下进行学会组织建设基础工程

2008年由学会副理事长朱广瑾教授牵头,向中国科协申请“加强组织建设,促进创新发展工程”的项目,并获得批准与资助。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完善和提升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网站的功能,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提高为会员服务的能力,促进学会的创新发展。在陆大祥副理事长的主持下,学会网站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正在将网站建设与学会的组织建设工作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更好地为会员服务,同时也要更好的为学会做好宣传,逐步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起中国科协领导下更先进、更快捷、更有科技含量的全国性学会的形象。

2.完善为会员服务的管理与制度

除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不断完善学会的管理和制度建设外,二级专业委员会的管理也在探索规范化和制度化。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由余细勇教授牵头,对专业委员会的章程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委员会的定位与奋斗目标,重新修订后的学会章程,为保障学会的健康发展、壮大我国心血管医学研究的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和理事的增补

2008年1020日,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八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上,由韩启德理事长主持,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了增补第四军医大学李志超教授和暨南大学医学院王华东教授为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增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邓秀玲教授为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增补北京复兴医院、危重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席修明教授为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秘书长。

4.专业委员会换届

2008年共有心血管、肿瘤、免疫和消化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换届。张幼怡连任第七届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小鹰和余细勇任副主任委员。会议还选举了ISHR中国分会第五届委员会的领导成员:韩启德任荣誉主席,惠汝太任主席,陈琪、张幼怡和杨黄恬任副主席。曹亚继续担任第六届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卢建、殷莲华和寿成超任副主任委员。施广霞当选为第七届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德先、李卓雅和邓宇斌任副主任委员。李永渝教授继续担任第四届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罗殿中、刘立新、王要军和王兴鹏任副主任委员,其他委员名单请见附件14

受体专业委员会增补汪南平为专业委员会委员。

5.会员发展与管理工作

2008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新增会员197人,累计第八届会员总数3054人,终身会员65人。按照中国科协的要求,学会已经对全国会员进行统一编号,会员登记、收取会费,并发放了新的会员证,目前正在逐步完善学会的网上会员会籍管理等项目。


五、学会网络建设

2008年学会的网站建设有了明显的进步。在陆大祥副理事长的主持下,学会网址重新进行了域名注册(http://www.caop.ac.cn),网站全面改版,外观上更加美观,且对内容上进行了大量的更新与补充,网站首页还设置了滚动新闻栏,展示学会的最新动态。并且从结构上加深了与各专业委员会和期刊的联系,正在建立与各专业委员会网站的相互链接、注册系统和会员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经陆大祥副理事长提议,常务理事会一致同意增补暨南大学医学院的戚仁斌副教授为学会网站工作组的委员。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于今年建立了独立的网站(http://www.capmicrocirc.cn),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及《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的网站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改版与更新,心血管专业委员会更新升级了自己的网站,还建立了专门的会议网站(http://www.ishrivm.org/)。


六、科普与继续教育活动

在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中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和培训,其中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动脉硬化专业委员会和受体专业委员会的活动均被评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动脉硬化性疾病全国巡回研讨会(IAS中国行)”目前正向着更稳定更专业的方向发展。他们于2008年举行的讲座主要包含三个专题:心脑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卒中和氧化应激与代谢综合征,从2008112日北京会开始截至1213日成都会,在这1年中共举行了57站巡回演讲,共邀请IAS中国分会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259人次,听众主要是当地医生和科研工作者,达2万余人。目前动脉硬化专业委员会的系列培训正积极参与到中国科协“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的系列活动中去,力求为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心中树立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形象而贡献一份力量。

危重病专业委员会的危重病专业标准化继续教育课程—危重病医学基础评估与支持治疗(Basic Assessment & Support in Intensive CareBASIC)目前被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印度等多个医学会选为危重病专业继续教育课程。自2007年起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与香港中文大学(CUHK)麻醉与危重病医学院(A&IC)合作,将BASIC引入中国大陆。2008年共海南、北京和郑州举办3期,各地学员们对BASIC的授课方式、授课教师以及授课效果均给予积极评价。

2008年1114日与糖尿病防治办公室共同合作在奥体东门举行了世界糖尿病日的科普活动,参加人员1000人左右,并当场发放了特刊1000多份,并且对现场的所有糖尿病患者进行各种咨询活动。


七、立足本职工作,服务国家与社会大众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缺氧和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主任高钰琪教授,长期从事高原医学与缺氧病理生理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课题13项。由他牵头完成的科研项目《高原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研究》,攻克了高原疾病的世界性难题,20085月,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中央军委给高钰琪教授记一等功。

2008年5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灾害,地震发生后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的会员,尤其是危重病专业委员会中众多的医务工作者们,都奔赴了地震最前线,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用辛勤的汗水换取地震受灾群众们的生命和健康。我学会副秘书长、危重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复兴医院院长席修明教授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获得“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表彰。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吴立玲执笔)

                                           2009年1月19


附件1:相关附件